王兆春在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4-10-31 15:33:31 信息来源:本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浏览次数:241次

在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王兆春

2014年10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总结了前期工作,研究部署了明年培训和管理提升工作,加强了协会建设。会议开的很务实,很成功。马方会长邀我来讲一讲中小企业问题,这里我讲三个问题。

 一、新常态是改革调整的深刻反映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为六年来新低。但走势比较平稳,累计保持在7.4%左右,态势平稳。工业也是一样,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一季度为8.7 %,上半年为8.8%,三季度为8.5%。我省工业也是一样,一季度增张9.5%,上半年9.8%,三季度9.5%。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回落企稳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特征明显。

 新常态是什么,新常态背后又有什么东西。我理解,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转型发展中出现的新状态,不是短期的,将在一定时间持续下去。这个新状态的由来,就在于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采取一系列改革、调整、转型政策措施,是指导思想、工作方针重大转变带来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是短缺经济,为了保证人们群众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保障社会供给,国民经济30多年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不计代价,并且过分强调GDP,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了许多难以统筹解决的问题。GDP一花独放,其他各方面发展失衡,这种发展方式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遇到巨大难题,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强调科学和谐发展,用最坚决的态度,坚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化解难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新常态从本质上讲,就是由原来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粗放式发展,走向按规律办事后的约束式发展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所呈现的反映,是发展经济的回归理性。由于改革调整需要一定时期,这种经济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时期。

 新常态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中,粗放与反粗放,野蛮反野蛮,约束又硬约束持续推进的表现,是推进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硬措施的反映。发展增速减慢只是表现之一,内在的是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约束式增长,市场逐步回归到在资源配置中应有的位置。

 1、需求约束,速度下降。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再维持高水平状态。过去多用强刺激政策,扩大投入,维持经济增长,但泡沫需求和畸形需求过后,总是留下很多难题。破解需求不足,政府如今不再去搞大面积投资强刺激,替代市场直接强烈干预需求,而是采用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国务院最近一年来取消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他领域改革也加快。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不能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要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启动社会民间的需求。比如,鼓励兴业创业,释放政策红利,增加民间投资,货币定向降准调控,放宽市场准入,增加创业发展活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就是一个重大战略。改革是一个过程,看到效果需要一段时间。

 2、环境约束,需要突围。2013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184万吨、16万吨、164万吨和165万吨。重点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位居榜首。难题是,排放量大的产业再也不能扩张发展,现有的产业规模也要消减。随着群众对环境的要求提高,环境空间更加狭窄。破解环境约束,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起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城镇化建设,要有山有水有乡愁。国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与各省市签订责任书。我省于2013年7月发布《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确立了需要落实的几项主要任务。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改善能源结构,山东到2017年煤炭消耗量比2012年再削减2000万吨。管住新上的,上半年环评拒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1549个,缓批493个。同时抓改造升级,到8月底,全省有3473万千瓦机组、52条水泥生产线完成脱硝改造,8370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完成脱硫改造。年底郭汽柴油达到国四水平。产业要调整,一批产能要关停淘汰,一批工厂要退出市场,需要多年的努力。11月3-11日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要采取保障措施。

 3、能源约束,减量置换。全省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0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十分之一。其中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六个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30%左右,能耗占60%以上。这样高的消耗总量,再发展行不通,减量发展才有出路。破解能源约束,就是要节能降耗,推进结构节能。“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2%,“十二五”期间计划下降17%。每年下降4.6%。单位能耗下降,不等于总能耗下降,必须核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今年上半年我省能耗增速3.5%左右,与2.2%要求相差甚远。结构上调整,加大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减少了高耗能产业。到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06万千瓦,接受外来电力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发展新经济替代老产业,关闭淘汰高耗能生产能力,经济关系和社会稳定需要做许多工作。省政府要求,明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要分别达到44%和10%左右。

 4、资源约束,倒逼转型。矿产资源、水资源、廉价劳动力资源短缺呈现出来。山东是资源加工型省份,多年来一直依靠传统资源发展,从事资源的粗加工初加工。钢铁、水泥、玻璃、焦化,炼化、烧碱、电解铝、电解铜、黄金、纺纱织布,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啤酒白酒等,生产能力和规模在全国前列。靠无限扩大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来发展,后继乏力。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破解资源约束,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从依赖矿产、农产品和廉价劳动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上来。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服务型企业、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2013年底,我省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加强节能环保的法制建设和督查,争取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资源型的企业面临重大调整,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子,开发新型资源依托,依靠科技人才,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基础。

 5、土地约束,拓展受限。许多项目已经是无地可用,无法落地,耗费土地型产业和送地发展行不通了。破解土地约束,出路就在于整合存量,产业置换,发展节地型经济。6月19日,国土资源部出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用地规模整体调控,实现“控总量、挤存量、提质量”。规划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下步就要在集约用地上多做文章,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在产业上更加注重科技型、服务型等低土地占用产业。

 6、产能约束、利润摊薄。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造船、炼化、轮胎等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成为巨大财产负担。煤炭价格每吨下降200多元。钢铁卖出了白菜价。工业生产的平均利润率在5.5%左右。微利时代到来,竞争更加激烈。破解产能严重过剩,就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平、平等的政策环境,打破审批制,让市场决定企业的去留。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转变过程。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除了计划安排外,继续自我加压。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7、资金约束,风险加大。调整结构需要企业投入,但目前占用资金多,周转速度放慢,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现象尤为严重。经营风险加大,如果经营者看不准,就要栽跟头。破解资金约束,就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2013年7月至9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银监会接连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用好盘活财政金融的存量和增量,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8、路径约束,倒逼转型。发展路径依赖,是我省产业结构矛盾的根源。在约束再约束下下发展,必将打破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破解路径约束,就是努力推进实现“五个转换”。一是思想观念转换,旧的路子走不通,发展观念必将推陈出新,开发新思维、新理念、新路子,研究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发展方式。二是资源优势转换,更多发掘和依靠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以及金融资源,将各类资源整合成为发展优势。三是产品技术转换,摆脱对传统产品技术的依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步伐,创造新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四是产业跨界转换,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加快,不断拓展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产业优势。五是现代化方式转换,由工业化独自前行,转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将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新经济、新机遇。这就是我们的发展的新空间。

 市场约束往往表现在增长指标上,其他几个约束多是表现在工作难度增加上,交汇点落在企业上,反映在企业转型发展阵痛上。中小企业能不能在这个时期适应和发展,经历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生态环境、能源消耗、产能严重过剩三大约束,交织在一起,成为发展的难言之隐。既嫌弃它又依靠它,说不行但又离不开,利益博弈纠缠不绝,一般的决断难以奏效。改革有多大狠心,调整才有多大的进展。现在来真的了,我们也感受到工作难度就大了。所以新常态反映的是一个减速、调整、消化、改革的过程,降速是表现,调整是本质,改革是灵魂。各项改革和调整政策的时间表,多是指向2017-2020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错误再也不能犯了。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都已经企稳迈开,各项改革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可持续发展有了好开端,发展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约束,但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的各经济体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总的看,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出现了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业态加快涌现的结构优化更趋明显。简政放权等改革催生的新发展动力加快成长。就业、节能降耗等指标好于预期。同时,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和困难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见效还需一个过程。总之,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面临的挑战也不掉以轻心,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现全年主要任务。

 二、新常态对中小企业发展寄予希望

 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发展,能否走得远。中小微企业不要怨天尤人、心灰意冷,也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中小企业在新常态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有着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对中小企业有三个期望。一是寄希望于中小企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中小企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和需求,形成了温和有效内需和新型发展动力。需求的结构与理智的市场需求相吻合,而且这种投入有着强烈的创新动力,对与优化结构有利。2013年我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0.8%。中小企业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有效地改变了依赖政府投资刺激增长的怪圈,优化了投资,拉动了内需,确保了民生领域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二是寄希望于在促进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改革攻坚期,我省每年因化解过剩产能、治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关停转型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几万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新增就业更多,这都要依赖中小企业进行消化和吸收。今年国家确定了1000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讲到,截至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就已接近1000万,接近了全年目标。我们应该看到,这背后是168万户新登记企业和800万户新增市场主体在发挥作用。三是寄希望于在推进体制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实施权力清单、减少行政审批、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空前,中小企业户数实现井喷。1-8月份,我省中小企业新增15万户,户数达到105万户。中小企业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其自身经营中遇到的各类困难障碍和不平等待遇,又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射力量,助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落实工作升至“政治任务”层面,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家的政策导向和重视力度。

 新常态下中小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既来自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又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更来自于改革成效的显现。

 1、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当前,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打造有限的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成为新一轮政府改革的重点。通过下放权限,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简化办事手续和办事流程,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有效地放开了市场约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法无禁止”的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国家大幅度取消、下放审批权,自去年3月到今年3月,仅简政放权就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我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87项缩减为25项,压减比例超过70%。省内不少市在涉企服务上实行联审代办,收费一次制,提高了服务效能。放开了准入,民资进入了新的发展领域,从2013年年底开始,工信部已分三批向25家企业发放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国内民资首次进入到电信领域。

 2、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常务会议接二连三出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创业兴业、减税、缓解融资难等政策。省财政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省17市在本级财政预算中都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量达到3.7亿元。省工商局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30条意见,降低了门槛,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省国地税积极落实减税优惠政策,自2012年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以来,全省有8.6万户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3.64亿元,同比增长54.3%。2013年全省10万户小微企业享受营业税优惠达到8485万元。

 3、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措施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都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从发展方向、体制机制到保障措施上都给予极大的引导和支持。一是鼓励调整产业结构。去年,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二是鼓励创业兴业。省政府去年出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兴业。省中小企业局也将对孵化成功率高、创业服务功能健全、创业兴业效果明显的各级创业辅导基地给予重点培养和资金扶持。三是鼓励成长壮大。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法无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引导各市抓好“四升”计划的实施,实现梯次成长。

 4、提振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提到,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总体上比较稳定。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份在茁壮成长,整个宏观经济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换挡调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质量提升改善,经济走向前景看好,无疑是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协会要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中小企业的快速增加和迅速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培育、引导和扶持,提供各种服务。

(一)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训和咨询工作。管理咨询工作,不论是传统的管理咨询,还是以微咨询为代表的第四代管理咨询,都要围绕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创业兴业为中心,以辅导培训和咨询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咨询培训重点与党委政府主张相结合。培训咨询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来展开,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作为咨询培训的重点。今年国家把创业兴业、小微企业成长作为促进稳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力图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协会要把咨询培训的重点转到这个方面来,与政府的主张和意图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咨询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活动的内容一定要和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依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来研究推进和开展咨询培训工作,使受训者真正有启迪、有收获,能学会用。要注意细分培训需求,提供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咨询培训,不能以我为主,不分青红皂白生灌硬输。要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作为评价咨询培训工作的标准。协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求企业发展的需求上,针对在政策法规、战略管理、财税金融、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法律服务、信息化等方面的需求,精心安排培训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中小微企业成长的需要。要改进服务方式。年初根据会员单位、特邀理事单位提交的管理咨询服务活动方案和企业服务需求计划,结合各市县提报的年度培训计划,统筹制定全年培训详单,并及时公布,让广大企业知晓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活动。三是咨询培训强度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坚持使更多企业受益的原则,推进咨询培训的大众化、普及化、公益化。巡回大讲堂是政府创业兴业、大众参与、全民受益的公益性培训,这个方向必须坚持。近三年全省共组织开展了168期,培训企业3万多家。明年要结合中小企业急剧增加的实际,增加巡回大讲堂的培训期数,省市培训总期数增加到300场,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扩大企业受益面,把创业兴业巡回大讲堂打造成服务企业的品牌。做好培训和咨询的延伸工作,通过宣传对接,让企业认可咨询诊断的服务方式和信服程度,引导企业进行深度咨询、一企一策咨询和订单式服务,达成合作项目。对于商业化的高端培训,要按照市场化运作,通过深度有效的对接服务和降低一定的服务费率,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取得双赢结果。

(二)努力推进咨询培训工作创新。咨询培训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推进创新。一是构建咨询培训工作新格局。不断整合各种咨询培训资源,围绕创业兴业、扶持小微企业这个重点,构建大讲堂、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创业基地和辅导师相结合的咨询培训新格局。把创业兴业咨询培训打造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项目,唤起民众创业兴业愿望,激起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咨询培训工作与平台建设相结合,吸收服务信誉好的管理咨询机构入驻平台,通过开展线上咨询互动、线下对接实战,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咨询式、沙龙式、宣讲式培训。不断充实完善山东管理咨询网站,设立个性化服务项目,扩大会员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努力开发咨询培训资源。充分整合辅导师资源,建立管理咨询和培训专家库,为高强度开展咨询培训做好智力准备。加强辅导师引导,开发新课题,理清新思路,提升咨询培训能力。引导会员单位开拓进取,积极走近企业、贴近市场,紧紧围绕政策变化、市场变化、技术变化、要素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

(三)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仅要为中小企业搞好咨询培训,也要加强自身的咨询培训。一是专家委员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在行业领域的前瞻引领作用和实战经验,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发展的形势、业态和理论,研究掌握企业在管理咨询上最为迫切的期盼和需求。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多种对接的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好的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反映行业和会员单位诉求,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国家和省对管理咨询行业的既有政策,指导会员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同时,与其他组织或社会团体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扩大业务服务范围。三是建立“回头看”评价机制。定期对已开展的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回头看”,根据企业反馈和社会评价,对服务效果进行客观评判,对效果突出的服务单位进行集中宣传。四是建立健全协会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自立、自主、自律的运行机制,增强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协会优质服务的品牌。

 最后,希望协会与会员单位紧密合作,协同配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咨询中上水平,在服务上见成效,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条:协会组织会员单位赴北京参加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培训 下一条:2014年山东省中小企业精益管理落地工程辅导对接活动在成武举办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